上海,中国第一大都市,那里是繁华和现代的代名词,但是你能想象,上海也曾发生过银行抢劫案吗?
地点: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62号,【今天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虹口校区】工商银行储蓄所,
当年的储蓄所都还比较简陋,在这个只有二十几个平方米的空间内,只有两名员工,大厅里只有一张凳子,如果何时来了一群人来办业务,那还要麻烦他们站到大门外面呢,因为地方太小,站不下那么多人。
这天上午大约10点左右,储蓄所来了一个长相很英俊的小伙子,也就二十多岁吧,小伙子将自行车放到了门口后,朝四周望了望便走进了储蓄所。
这时柜台前有两位阿姨正在取钱,小伙子也不着急,就在凳子上坐了下来,还顺手点燃了一支香烟。也不知道为啥,小伙子点烟的手微微有些颤抖,点了好几次才把烟给点着了。
柜台里面正在工作的女职员朱亚丽被刺鼻的烟味呛到了,对着小伙子说:“你好先生,这里不让抽烟,请到外面去!”小伙子有些不自然地站了起来,走到了门外。
这个储蓄所一共只有两名职员,一名是朱亚丽,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也不过二十多岁。还有一个是保安刘强,身高一米八几的,体型健硕。
时间不长,小伙子抽完了烟又走了进来坐在凳子上,有点奇怪,他是既不存钱,也不取钱,好像是在等什么人,大概有一个小时,这期间陆陆续续的有人进出,可小伙子还是坐在那边。
时间到了中午,储蓄所要午休的时间了,来存取款的人也少了,坐在凳子上的小伙子将手伸进了自己的衣服内,然后又拿了出来,然后又伸了进去,如此重复着,而且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焦躁不安的样子。
此时朱亚丽和刘强正在清点上午的营业款,一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小伙子的变化,这时作为一名的素养,刘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他看了看小伙子的举动,下意识的让朱亚丽将清点好的八千多元现钞锁在了保险柜里,然后对小伙子说:“同志,午休时间到了,你有什么事下午再来吧。”
说完刘强拉上了里面的卷帘门,将年轻人挡在了外面,小伙子有些无可奈何的样子,起身悻悻地离开了。
见年轻人走了,刘强也没多想,他让朱亚丽先去吃饭,自己留下了值班。半小时后朱亚丽回来了,刘强也出去吃饭了。
储蓄所虽然小,但是该有的防范措施还是有的,前面有卷闸门,侧面有铁门,午休的时候除非是职员从里面开门,否则谁也进不去。
刘强刚走五分钟就听到外面有叫门声,朱亚丽觉得奇怪,刘强怎么今天吃饭怎么快啊,想着就朝门外喊了句:谁啊?
朱亚丽也没多想,就去打开了门,然而让她万万没想到,敲门的不是刘强,而是上午一直在这里徘徊的那个男青年,而且手里还拿着两把枪。
朱亚丽大惊,正想要关上门,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小伙子一脚踹开了门,对着朱亚丽威胁道:“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一枪打死你。”
平时朱亚丽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在这关键时刻,她却无所畏惧地喊道:“来人啊,有人抢劫啊。”
小伙子大惊,急忙用枪去击打朱亚丽的头,又朝屋顶开了一枪,并让其闭嘴。鲜血顺着额头向下流,朱亚丽还是不惧,继续用更高的声音喊道:“有人抢银行啊,救命啊!”
年轻人更加恐慌了,她没想到眼前这一个女人竟然不怕死,恼羞成怒的他对着朱亚丽的头上就打了一枪。
这么近距离的射击,朱亚丽根本无处躲藏,瞬间就倒在了地上。看着鲜血汩汩外流,年轻人更加害怕了,但他还是没有忘了自己是干嘛的,跨过朱亚丽的身体跑到储蓄所里面去找钱,找了一圈发现,现金都给锁在了柜子里,根本打不开,仓促之下,小伙子只得退出了储蓄所向外跑去。
隔壁小店的老板娘已经听到了储蓄所里的呼救声,同时又听到了枪声,她刚想要过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却看到那个年轻人正拿着枪从里面跑出来。老板娘吓得惊慌失措,两条腿都不听使唤了,竟然立在路中央无法动弹了。
年轻人也看到了她,不过并没有想要伤害她的意思,而是准备跑到前门去推自行车,这时前门已经陆陆续续的聚集了一些围观的群众,小伙子分不清这里有没有警察,于是车也不要了,转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最后消失在了人群里。
老板娘这才醒悟过来,连忙朝自己的店里跑去,刚刚跑到自己店门前,又看到两个身材健壮的小伙子朝着那个持枪的年轻人跑去。老板娘以为他们是同伙,也来不及多想,进了自己的店里后就落下了卷帘门反锁了起来。直到听到外面吵吵嚷嚷的声音传来,她这才敢打开门。
而此时储蓄所门前已经有大量的警察赶到了现场,其中就有代号803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报警的人正是保安刘强。803初步认定,这是一起标准的银行抢劫案,歹徒持枪试图抢劫,遇到英勇的女职员朱亚丽,虽然银行里的钱没有丢失,但是朱亚丽却光荣牺牲了。
80年代那会儿,的管理是比较松懈的,民间的也比较多,像一些大型工厂的保卫科可能都配备,就更不要说用来打鸟的鸟枪了。
根据现场痕迹分析和那位小店老板娘的回忆,凶手手里拿着两支枪,其中一支应该是54式比较长,而另外一支相对较短有很大的可能是64或者77式。现场还发现了两枚54式弹壳,其中一枚有凶手的指纹。
虽然当时的比较多,但凶手使用的都是警用,这也有些不同寻常。803立刻就想到了3天前接到的一个丢枪案。
1987年11月13日,外滩摆渡轮船报案,船上乘警放枪的保险柜被人给撬了,里面的枪和子弹全都不翼而飞,接到报案后803立刻赶赴了现场。
当时游船上面是配备乘警的,乘警也都配发了武器。不过这个保密工作确实说不上严谨,所谓的保险柜,也就是上了一把普通的挂锁,随便用榔头这么一敲都能打开。
据报案人说,当天下午5点多,船上的工作人员走来船舱时,惊讶地发现保险柜被人给打开了,里面两支54式和一支64式不见了,一同不见的还有300多发子弹,丢枪可不是小事,轮船第一时间就报警了。
警方来到丢枪的船上,根据现场的勘验发现,盗贼对于轮船是相当熟悉的,他先是躲在了隔壁的船舱,等了一个多小时后,这艘船上的人全都下船后,他才从隔壁来到这条船上,很淡定的撬门溜锁,然后打开保险柜取走了。
同时警方还发现,放在边上的乘警衣服里装着的一个钱包,里面的财物并没有丢失,看来盗贼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来偷枪的。
根据现场留下的指纹,警方进行了比对,却没有一点合乎条件的嫌疑人,看来盗贼并没有前科。
前面丢枪,后面储蓄所被抢,这会不会是同一人所为呢,经过对储蓄所现场弹壳弹头和指纹的分析,发现果然就是轮船上丢失的,指纹也是同一个人的,这说明劫匪就是偷枪贼,偷了枪就为了抢银行的。
上海是啥地方,何时发生过抢劫案啊,此案引起了市委的格外的重视,要求803尽快破案。
在确定了案件性质后,刑警们开始走访周围的群众,特别是小店老板娘,根据老板娘的描述,劫匪肤色比较白,长相英俊,跟他一起跑的两个人也比较壮实。有可能这3个人是一伙的,一个实施抢劫,其余两人负责防风和接应。
保安刘强也说起了那个男青年的长相和奇怪的行为,警方初步确定,抢劫的就是他。但是这个男青年是谁,周围的群众却都没有人认识,倒是有群众表示后面跟着跑的两个人好像看过。
附近一家烟酒店的老板告诉警察,其中一个小伙子他见过,还来他店里买过几次烟呢,好像就是外国语大学的人。
而另一边,803却对报案刘强起了疑心,因为这个抢银行还是很有难度的,如果不能搞清楚银行内部的状况,很少有歹徒敢下手的。而这个歹徒却在抢劫之前在储蓄所进行了长时间的逗留,而且歹徒又是在刘强离开,只有朱亚丽一人的时候实施了抢劫,会不会太巧了?
带着这些疑问,警方对刘强进行了一番调查,刘强在部队的时候,军事素质过硬,还是一个很优秀的射手,对枪械很了解。又对家庭情况做了调查,发现他的家庭和睦,也没什么不良嗜好,而且案发后刘强表现得很正常,不像是个内鬼,也就被排除了。
那现在只能对烟酒店老板说的那个有可能是外国语大学的年轻人进行排查了,803找来了外国语的所有人的照片请老板协助调查。在看完几百张照片后终于发现了那个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是学校教体育的张老师。803立刻来到学校找到了张老师,上去就给对方戴上了手铐。
原来那天张老师和另一名同事王老师一起去那边买烟,刚走到储蓄所那边就听到了砰的声音,这个张老师以前在体校的时候,经常和射击队打交道,所以对于枪声他是很熟悉的。
张老师就和王老师就准备去储蓄所那边看看是怎么回事,就在二人有些紧张地走到储蓄所后面的小巷内时,又听见了一声枪响,两个人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有人朝他们开枪了,两个人是撒腿就跑,结果这里的小巷太乱,三跑两跑的就转运了方向,后来才发现,自己正追着劫匪跑呢。
警方又调查了王老师,两人的说法一致,说明当时只是忙中出错的一个巧合,二人并不具备作案动机。
不过王老师倒是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他们一开始经过储蓄所门口的时候,看到过一个长相英俊小伙子在忙停自行车,第二天去储蓄所门口看热闹的时候,发现那辆车还停在那边,不了解是否是这个人干的。
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立即来到储蓄所门口,幸运的是这辆车还在那边,没有骑走,更幸运的是还在上面找的了歹徒留下的指纹。
不过刑警们也担心,这辆车会不会是歹徒偷来的,毕竟以正常人的思维,谁会骑自己家的自行车去抢劫啊,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然而这一次,惊喜却出现了,根据这辆自行车登记的信息,警方找到了车主,一位退休老干部。
老干部告诉警方,这辆车是他儿子在骑,警方又找到他的儿子,对方告诉警察,上周自己将车借给了一个名叫于双戈的朋友。
于双戈又是谁?根据调查,这个叫于双戈的人是个汽车的售票员,之前他曾是海运公安分局的乘警。一看到乘警二字,刑警们不由得精神一振,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次可能是找对人了。
803立即调取了于双戈的档案,资料显示于双戈时年才24岁,生于1963年,两岁时过继给了不能生育的伯父。高中毕业后成了海运公安局的一名乘警。
他曾在隆兴号等轮船上执勤,工作认真负责,表现很不错,领导们也对他有所器重,只是于双戈特别的爱赌钱,而且每次输赢都很大。
这期间为了还欠下的赌债,于双戈利用职务之便走私了几条香烟被查,便被调离了公安队伍,去了公交公司担任售票员。
这样的处罚性质是很严重的,原本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一下子就变成了售票员,于双戈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再加上生性傲气,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乘客发生争吵甚至是打架。
车队对此也是头疼不已,多次对其进行批评却不见成效,于双戈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你说你的,我犯我的,车队也没办法。
由此,警方锁定了于双戈,迅速赶往他的家中实施抓捕,然而警方却扑了个空,因为家里只有于双戈的养父母二人,于双戈并不在家。
警方在于双戈的房间一张上了锁的桌子抽屉里,发现了一支54式手枪和248发子弹。经查这就是轮船上丢失的3支手枪中的一支。
于双戈的养父告诉警察,在储蓄所案发前3天,也就是失窃的那天,于双戈就没回家,到现在也没回来,自己也不知道他哪去了。不过养父母却认为,自己这个儿子倒是有可能干出这么一件大事来。
养父说:于双戈嗜赌成性,在外面已经欠下了1万多元的赌债,那时候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几百块钱,这一万多元无异于是天文数字。
虽然嗜赌,但他却颇讲义气,无论输多少也绝不赖账,走私香烟是他的一个朋友托他办的,被查后宁愿去当售票员也绝不说出朋友是谁。为了还赌债,就是去抢银行也正常。
警方问两位老人知不知情,老人说自己不知道,于双戈也没对他们讲过,也不会讲,他怕连累两位老人,要说也只会对自己的朋友们说。
由此,警方已经确认于双戈就是他们要抓捕的罪犯,当下要做的就是要尽快抓住他,因为他手里有枪,而且第一次抢银行还没有成功,难保他不会继续作案。不过于双戈又会躲在哪里呢。
根据其养父交代,于双戈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铁哥们名叫徐根宝,二人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经常在一起。
警方很快就找到了徐根宝,面对警方的询问,徐根宝却三缄其口,什么也不说。警方没办法只能告诉徐根宝,他们已锁定了于双戈,也找到了他的犯罪证据,其实说不说都一样,不过是给他一个机会。
在强大的攻心政策面前,徐根宝交代,于双戈确实是偷枪了,但是抢银行这事儿,他确实不清楚。
原来于双戈在偷枪之后,曾来过徐根宝家,向他透露了自己偷枪的事情。为此徐根宝是大吃一惊,忙问他偷枪要干嘛,于双戈说自己欠了很多钱,而且很快又要和女朋友结婚了,所以自己急需要搞到钱,他想要去抢钱。
作为好朋友,徐根宝立刻劝他不要冲动,持枪抢劫是要挨枪子儿的,你才24岁不值得啊。
于双戈说枪都已经偷出来了,还不回去了。徐根宝就让他丢到派出所门口或者扔掉也行啊。
一开始于双戈不同意,说自己不能不讲信用,欠人钱不还也不如去死呢。同时请求徐根宝不要出卖他。
徐根宝又劝了他一番,于双戈似乎听了劝,说他一定会把枪扔了,不过现在刚偷出来就扔容易被人发现,要是带回家的话,家里人恐怕也会报警,于是就把枪和子弹留在了徐根宝这里,临走的时候又借走了几百块钱。
徐根宝无奈地点了点头说:怎么会不知道呢,但我们是朋友是兄弟,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被抓被枪毙呢。而且他也说会把枪给扔掉,还说自己后悔了,我觉得更应该帮助他了。过了两天,他来把枪给取走了,再后来我就听说发现了银行抢劫案,心想不好,肯定是于双戈干的,不过他也没有再来找过我,不知道他哪去了。
警察:你知道他偷了枪却没有报案,你知道吗,如果你当时报案,银行的朱亚丽就不会死,她也不过才20多岁啊,家里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
徐根宝:你们不知道,小时候父母早亡,我是跟着奶奶长大的,那会家里很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上学老是饿肚子,于双戈就把他的饭分一半给我吃,他宁愿自己饿肚子。他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若不是因赌博,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所以就算是为了他坐牢,我也不能出卖他。
通过徐根宝的供述,警方掌握了于双戈偷枪的动机,但有一点警方不太明白,于双戈之前是在隆兴号上做乘警的,怎么会到隔壁的茂新号上去偷枪呢。
对此徐根宝的解释是于双戈讲义气,因为之前隆兴号的乘警长对他很不错,如果他偷了隆兴号,那乘警长肯定会受到牵连,所以就去偷了茂新号。
眼下情况都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就剩下抓住嫌疑犯于双戈了,他到底会在哪里呢。警方反复询问于双戈的父母,两位老人确实不知道,但是表示如果儿子回来,一定配合警方抓捕。
到了第二天晚上,情况出现了转机,于双戈户籍所在地的新港路派出所民警,发现了异常情况。
那天晚上,双戈的养母和一个身材娇小的年轻女孩站在派出所门口来回徘徊了很久,好像是想要走进派出所,又有所顾忌似的。女孩身高不到1米6,身材很袖珍,相貌较好,最多不过二十二三岁,却一直在哭泣。便衣民警便上前询问是怎么了?
女孩见是一个陌生的路人,并没有理会,还是在哭泣,民警为了不打草惊蛇便只好离开了,大概过了20分钟,女孩还在那边哭泣,便衣民警再次上前询问:你是于双戈的什么人?
女孩见还是那个人,也没有来得及细想民警的这句话,只是有些不耐烦地说:关你什么事,我是他老婆。于双戈老婆?民警听完立刻就将其带到了派出所。
她就是于双戈的女朋友蒋佩玲,23岁,东海船厂的工人。据蒋佩玲交代,她和于双戈是自由恋爱,感情很不错,而且明年5月1号就要结婚了。
蒋佩玲这次来是自首的,根据她的交代警方掌握了重要情报。当天晚上于双戈带着女友蒋佩玲突然回了家,老夫妻俩是大惊,让于双戈赶快去自首。于双戈说自首不自首的都一样,都是死路一条,这次回来就是拿些衣服,他要和蒋佩玲一起逃到外地去,如果逃不掉两个人就自杀。
听儿子这么一说,老两口忍不住就哭了起来,不过养父态度很坚决,一定要让于双戈去自首,并抓住他不放。
养父坚决不同意,就是抓着于双戈不肯放手。情急之下于双戈撒谎说道:那好吧,我愿意去自首,不连累你们。爸你先放手,我去收拾点洗漱用品坐牢的时候用。
养父不知有诈,再加上于心不忍,便松开了手,这一松手,于双戈立刻就拽着女友朝门外跑去,可是由于跑的太急,蒋佩玲的脚给扭了,没办法在跟着于双戈一起走了。眼看着父亲就要追上来了,于双戈只得抛下女友,一个人先跑了,临别前丢下一句话:我先走了,等我回来接你。
等养父追出来的时候,于双戈已经消失在了夜色之中,养母便劝蒋佩玲去自首,也就有了在派出所门口徘徊的一幕。
根据交代,于双戈枪杀了朱亚丽之后,找到了蒋佩玲,告诉了女友自己抢银行并杀了人的事情,清楚自己犯了弥天大罪,他要逃到外地去,来找蒋佩玲,希望女友也能和自己一起走。
蒋佩玲想着自己都要和于双戈结婚了,自己就是他的人了,就是死也应该死在一起,于是蒋佩玲欣然同意,又去跟自己的大姐借了200元钱以备不时之需。
之后考虑到逃亡路上的衣食住行,于双戈便打算回去拿几件换洗衣服,没想到自己的养父深明大义,坚决阻止他们的逃跑计划,最终蒋佩玲留了下来。
听完蒋佩玲的供述,审讯的刑警问她知不知道于双戈会往哪里逃跑,蒋佩玲表明了自己并不清楚,但是知道他家在外地有几个亲戚。
他的山东老家还有亲戚,广州有个远房的姨夫,宁波还有个姑妈,之前我和于双戈还去过,我想他可能会去这一些地方吧。
根据蒋佩玲提供的线刑警们进行了分析,认为他很有一定的概率会逃到亲戚家,虽然于双戈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乘警,但毕竟不是刑警,作案经验不足,从他犯案后还能回家,就足以说明他并不懂得反侦察。
而且在80年代,外出住店什么的都是需要介绍信的,再加上于双戈一直生活在上海,并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所以刑警们判断,于双戈十有八九是会躲到亲戚家里去的。
事不宜迟,803立刻兵分三路,一路山东,一路广州,一路宁波。不过刑警们在各自的目的地守候了1个星期,也不见于双戈的踪迹,难道他并没有来亲戚家?就在刑警们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守候在宁波的一路人马传来了好消息。
11月23日,突然有个皮肤白净的年轻人来到了于双戈的姑妈家,苦苦守候的刑警们是激动不已啊,通过观察,确认此人正是他们苦苦等候的于双戈。
不过警方也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因为于双戈的身上还带着两把枪,里面都装满了子弹,如果硬来的话,恐怕会有伤亡,需要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
在耐心地等了三个多小时后,警方看到于双戈从房内走了出来,就在他跨出房门的一瞬间,从边上冲出来几名刑警将其牢牢的按在了地上,并从他的身上搜出了,一支54式手枪和一支64式手枪,以及15发子弹。
80年代的法律是十分严格的,特别是抢银行这样的大案,通常是按照从严从快快速判决的。
于双戈12月4日被押上法庭接受审判,判处死刑,到12月11日就被执行枪决,犯案前后不过20天。
在押赴刑场之前,于双戈给蒋佩玲写了长达40页的诀别信,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知道蒋佩玲看完信后,哭了好几天。
而作为包庇犯人,协助逃跑的蒋佩玲和徐根宝同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并且在二人审讯的当天,还进行了电视转播,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播,据说当时守在电视机前的人特别多,收视率达到了95%以上。
让蒋佩林和徐根宝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法庭上的表现,为自己在另一方面引起了别人的关注,甚至是敬重!
蒋佩玲: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和于双戈是恋爱关系,所以就决定跟他一块走,死也要死在一块的。
徐根宝:我认罪伏法,判我多少年我都认,当时就是认为于双戈小时候对我很好,我不能出卖朋友,不然就是狼心狗肺。
最终徐根宝犯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犯私藏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蒋佩玲犯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当时电视机前的观众并没有在意他们犯了什么罪,而是对于二人的讲义气,重感情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很多人被他们感到,甚至还流传出一句顺口溜:“娶妻要娶蒋佩玲,交友当交徐根宝!”
就在蒋佩玲服刑期间,还收到了很多人写给她的求爱信,其中不乏一些富商,社会名流,其中一个老板表示愿意出10万元的彩礼,想要娶她。10万元在今天不算得上什么,可是在80年代,那意味着一夜暴富啊。不过蒋佩玲并没有被打动,出狱后找了个普通人过起了安稳的日子。
【全文完,感谢大家的阅读,这只是一个故事,请勿全信。也欢迎各位关注我,持续更新中】